一、直面困境:沃德嘎查两户人家的生活困境
“孩子这病,从 18 岁就开始缠人,如今 27 岁了,一直在病床上受折磨” 在村民马玉柱家中,妻子满都拉红着眼眶向工作队诉说家中的难处。
德格吉日乎患上骨髓瘤已有9年,随着病情发展,下肢逐渐失去知觉,彻底丧失自理能力,一直在通辽的医院做康复治疗。“为了照顾孩子,地里的几亩玉米地早就发包出去了,一年就靠租金和扶贫政策给我们家的羊过日子,但是每茬羊要6个月才能出栏,来不及啊。” 马玉柱手里攥着一沓厚厚的医疗单据,“孩子每月康复治疗、吃药就得 5000 元,城乡居民医保无法报销康复的费用,这些费用对我们家来说还是像座大山。” 这个年收入不足 2 万元的家庭,在长期的疾病消耗下,不仅耗尽了积蓄,还欠下了亲戚朋友很多债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工作队离开马玉柱家,又匆匆赶往另一户监测户赵德才家中。推开斑驳的房门,院子里晾晒的几捆牧草和几棵挂满果实却未摘取的果树,是这个家庭仅有的“资产”。赵德才右手因早年意外落下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母亲年近 70 岁,心肺衰竭的毛病反复发作,常年离不开药物;更让人揪心的是,他已故兄长留下的一对儿女,如今也由他抚养。
“家里就我一个能干活的,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喂羊、收拾院子。” 赵德才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老人的药不能断,每月都要不少钱;两个孩子的生活费、学费,一年下来也不少。我最怕的就是孩子给我打电话,有的时候真的拿不出钱啊。” 尽管生活压力巨大,但赵德才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墙上还贴着孩子们毕业的照片 —— 这是这个困境家庭里最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