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逮捕石某某的同时,向公安机关出具详细的继续侦查取证意见书,引导公安机关对涉案金额认定、资金具体流向等问题继续侦查取证,并根据线索查找其他被害人。
(二)审查起诉
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夯实证据体系,准确认定犯罪数额。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联系,引导公安机关向有关网络公司调取石某某支付宝和微信流水情况,并与被害人支付转账情况进行比对,查实每一名被害人被骗具体金额,准确认定石某某骗取18名被害人钱款共计62万余元。二是依法改变定性,从严惩治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犯罪。公安机关对石某某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石某某的行为同时触犯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两罪存在竞合关系,应择一重罪论处,遂依法改变案件定性,以处罚较重的诈骗罪对石某某提起公诉,获得法院判决采纳。
(三)法律监督
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官经反复比对证据材料、依法讯问石某某,发现石某某所持有的军服等假冒军用物资由一名姓“谢”的上家提供。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检察机关督促公安机关继续追踪这一犯罪线索,深挖上游犯罪。在该案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持续跟进线索落实情况,开展立案监督。公安机关采纳检察机关意见,决定立案侦查,后成功抓获上游犯罪嫌疑人谢某某。犯罪嫌疑人谢某某因涉嫌诈骗罪,于2023年5月11日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典型意义】
一是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涉军刑事犯罪,维护国防利益。本案被告人石某某冒充现役军人身份骗取被害人信任,骗取被害人钱财、感情,谋取不法利益,不仅严重损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更抹黑了军人形象,影响了军队威信,进而危害国防利益。检察机关办理此类案件,应当全面把握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加强引导侦查取证,准确指控犯罪,加大对冒充军人实施招摇撞骗等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切实维护军队、军人的声誉和国防利益。
二是积极能动履职,提升办案质效。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军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提高政治站位,能动履职,将监督关口向前延伸,把好案件批捕关、起诉关。同时,注重深挖涉军刑事案件线索,持续追踪上游犯罪,强化立案监督,依法追捕漏犯、追诉漏罪,切实提升办案质效。
案例六:龚某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龚某某,男,某园林公司草皮养护人员。
2021年4月2日下午,被告人龚某某在某部队机场附近从事草坪修剪工作时,翻越该机场防护栏潜入机场军事管理区,使用手机非法拍摄战机照片和视频并发布在短视频平台。经部队保密委员会鉴定,被告人龚某某拍摄的照片、视频内容均为机密级。
2021年7月19日,检察机关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对龚某某提起公诉。同年7月27日,法院以龚某某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龚某某未上诉。
【检察履职情况】
(一)提前介入
经某市国家安全局邀请,某市两级检察机关上下联动,共同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检察机关结合本案实际,提出要求侦查机关对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及达到何种密级程度进行鉴定、对龚某某拍摄相关照片所在的具体位置及军事设施管理标志位置等进行现场勘验的针对性建议,并在后续侦查过程中同步跟进。
(二)审查起诉
根据涉国家秘密案件办理要求,检察机关组建由检察长担任组长的办案团队,全面有序开展案件审查工作。一是坚持案卷审查与亲历审查相结合,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等方式,弥补案卷审查的局限性,切实把好事实关、证据关。本案中龚某某拍摄的战机照片和视频,经鉴定属于国家秘密,但其获取国家秘密的犯罪手段和方法是认定难点。办案组以在案证据为基础,前往现场查看犯罪地点具体情况,发现龚某某拍摄照片地点为机场内一处土坡,位置较为隐蔽,拍摄内容非普通人轻易可以取得,可以证实其行为属于“刺探”。通过实地调查,对龚某某以刺探手段获取国家秘密进行周密论证,确保准确认定犯罪事实。二是准确认定案件性质,统一法律适用。本案中,龚某某非法拍摄视频的行为属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其将短视频在网络平台发布属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按照法律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密级和数量均达到一定标准才构成犯罪。本案中龚某某发布的照片及短视频虽然属于机密级,但数量尚未达到情节严重标准,故不应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惩处。检察机关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对龚某某提起公诉,被法院判决采纳。
(三)社会治理
该案暴露出机场内小土坡被龚某某利用作为拍摄地点的问题,检察机关建议机场和当地政府铲平该土坡,排除国家安全隐患。针对园林养护从业人员保密管理松懈的问题,检察机关推动相关单位落实保密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并签订保密承诺书,开展保密培训。同时,通过走访学校、机场周边社区等单位,强化法治宣讲,切实增强公众国防安全意识,营造自觉守护国家安全和国防利益的良好社会环境。
【典型意义】
一是依法惩治指尖上的犯罪,切实维护国防安全。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本案中,龚某某基于猎奇与炫耀心理,明知该机场系军事禁区且有警告牌等告示,仍以刺探方法拍摄属于国家秘密的部队现役装备并在短视频平台传播,已经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检察机关要依法惩治指尖上的涉密案件,切实维护国家秘密和国防安全。
二是利用一体化办案机制,探索涉军刑事案件专业办理模式。地方检察机关办理此类案件,应当全方位发挥检察一体效用,从办案组织、办案机制、办案程序等多方面探索建立涉军刑事案件专业办理模式,确保案件质量。要畅通沟通联系渠道,在证据审查、流程推进、案件处理等环节,加强与国家安全机关、部队有关单位、军事检察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坚持惩教结合,强化法治宣传和国防教育,培养公众国防安全意识。
案例七:江某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江某某,女,无业。
2021年3月24日至25日,江某某使用其新浪微博账户(粉丝数24.8万余),先后发布2条包含侮辱英雄烈士董存瑞内容的微博,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微博发布后迅速、广泛传播,阅读次数分别达39506次和50744次,引发广大人民群众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侵害了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和社会公共利益。
2021年6月30日,检察机关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江某某提起公诉,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同年10月12日,法院以江某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要求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国内主要门户网站及全国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后江某某在全国性媒体发表致歉信。
【检察履职情况】
(一)提前介入
江某某被立案侦查后,经公安机关商请,检察机关依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检察机关两次就侦查方向、取证要求提出意见:一是向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依法调取江某某微博账户信息、微博发布内容及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等涉及定罪关键信息的电子证据;二是对江某某发布微博使用的移动终端依法开展鉴定;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江某某犯罪主观动机的讯问。
(二)审查起诉
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在全面审查事实证据基础上,积极开展自行补充侦查和认罪认罚教育工作。一是就董存瑞英雄烈士事迹开展自行补充侦查。与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联系沟通后,检察机关赴河北省怀来县董存瑞烈士纪念馆依法调取关于董存瑞英烈事迹的证据材料,还原了董存瑞烈士光荣牺牲的伟大壮举。二是依法开展认罪认罚教育工作。检察机关经审查,发现江某某犯罪成因之一系其自小远赴国外留学生活,个人价值观未能正确建立。检察机关以此为切入点对江某某开展释法说理,指出其犯罪行为损害了英烈名誉、荣誉及其亲属的情感,更损害了社会公众的民族和历史情感。同时,向其解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其法律后果,耐心细致开展教育引导,并结合党史、国史和军史进行思想教育。江某某真诚认罪悔罪,并手写悔过书,在辩护律师见证下自愿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和量刑建议获得法院判决采纳。
(三)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发现民事公益诉讼线索并立案。按照法律规定,只有在英烈没有近亲属或近亲属均不提起民事诉讼时,检察机关才可以提起公益诉讼。经过大量走访调查,检察机关寻找到董存瑞唯一在世近亲属并征询其意见。董存瑞亲属向检察机关出具声明,明确表示不自行提起诉讼,同时坚决支持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作为英烈保护提起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在正义网进行了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公告程序,并适时依法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判决要求江某某在国内主要门户网站及全国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后江某某在全国性媒体发表致歉信。
【典型意义】
一是依法惩治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英烈荣光。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英雄烈士的事迹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不容任何亵渎和诋毁。《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作出专门规定。本案中,江某某在微博上发表侮辱英烈董存瑞的言论,歪曲英烈事迹,严重伤害民族情感,经网络发酵社会传播范围广泛,影响极其恶劣。江某某行为已经构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应当依法予以严惩。
二是准确把握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确保案件公正处理。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情节严重”的认定应当结合行为方式、相关信息数量、传播方式、传播范围、传播持续时间,相关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引发的社会影响、危害后果等综合判断。利用信息网络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可以参照适用“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本案中江某某两条微博阅读量高达9万次之多,远远超过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5000次的立案标准,应当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三是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融合履职,更加有力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英烈精神得到尊崇、军属权益得到保障是事关国防利益的重要内容。针对严重侵犯英烈名誉、荣誉的违法犯罪行为,检察机关在履职过程中应当将融合履职观念贯穿始终,以“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一体化保护模式有力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增强全社会国防意识和法治意识。
案例八:钱某破坏军婚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钱某,男,务工人员。
2013年,被告人钱某在已婚状态下与陈某发展为恋人关系,后两人因钱某无法离婚而分手。2014年9月,陈某与现役军人张某登记结婚。2015年至2018年,钱某明知陈某丈夫张某系现役军人,仍在陈某租房处及钱某办公室多次与陈某发生性关系,致陈某分别于2016年6月、2018年12月生育二子。其间,钱某与陈某家人联系密切,代为处理家庭事务。陈某亦参与钱某婚庆车队经营,并以个人名义帮助钱某贷款购车。2022年3月,现役军人张某怀疑二子非其亲生,遂报案,并于同年6月2日与陈某离婚。经鉴定,钱某、陈某是陈某所生育二子的生物学父、母亲。
2022年8月8日,检察机关以破坏军婚罪对钱某提起公诉,同年11月18日,法院以钱某犯破坏军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钱某未上诉。
【检察履职情况】
(一)提前介入
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工作机制,检察机关发现被害人报警的情况,及时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前介入,参与案件研讨,引导公安机关全面收集、固定证据。针对钱某提出与陈某仅是通奸并未同居的辩解,围绕钱某能否认定“与现役军人配偶同居”这一关键问题,检察机关重点引导公安机关调取钱某与陈某在何处发生性关系、发生性关系的频率、二人生活和经济等方面关联关系的证据。通过引导侦查机关全面走访询问二人家人、朋友、邻居、同事等人员,调取二人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查明三点关键事实:一是陈某亲人发生事故、儿子住院均由钱某出面处理,钱某与陈某家人关系密切走动频繁;二是陈某经常去钱某办公室送饭、带钱某参加家庭聚餐,而钱某则时常与陈某外出购物;三是陈某参与钱某车队经营,并为钱某购车提供经济帮助。检察机关认为,通过梳理在案证据,能够证实二人长达三年内在生活上关系密切、经济上相互帮助,属于长期、持续、稳定的同居行为,且期间二人生育二子,导致军人婚姻关系破裂,属于“明知是现役军人配偶而与之同居”,并督促侦查机关尽快立案。
(二)审查起诉
2022年6月1日,公安机关以钱某涉嫌破坏军婚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钱某虽然承认与陈某通奸,但是辩解称自己不应负主要责任,陈某与丈夫张某的矛盾才是离婚导火索。为高质效办理案件,检察机关一方面对钱某加强释法说理,进行认罪教育转化;另一方面通过电话访问,及时跟进了解被害人张某归队后的心理状况,听取其本人及所在部队意见。针对被害人张某流露出的负面情绪,检察机关主动联系其所在部队联络人,积极开展心理安抚。经过教育,钱某表示自愿认罪认罚。结合本案的具体情节、社会危害性以及社会影响,检察机关于2022年8月8日以破坏军婚罪对钱某提起公诉并提出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的量刑建议。法院判决采纳检察机关指控意见和量刑建议,以钱某犯破坏军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三)社会治理
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动解决军人军属操心事和烦心事。一是结合案件成因及影响,针对军人军属提供“法治套餐”,促进提高法治意识。二是主动联系民政局、武装部等单位,建议就及时听取军属意见、维护军属合法权益尽快建章立制。三是结合新修订实施的《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办法》,在军属比较集中的小区、单位进行普法宣传,详细解读《实施办法》援助人群、适用条件、援助内容、申请事项等,主动担当作为。本案办理效果得到被害人及所在部队充分认可,部队向检察机关赠送了“维护军人权益暖兵心士气,彰显公平正义助蓝天空防”的锦旗。
【典型意义】
一是准确适用法律,依法惩治破坏军婚案件。军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对军婚应给予特殊保护。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对“与现役军人配偶同居”理解认识不统一的问题,检察机关应当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准确认定是否“同居”。一是看是否较长时间段内存在不正当性关系,且生活、经济联系密切,从而符合同居实质要素;二是看是否造成婚姻破裂、堕胎、生育子女等严重后果,从而对军人婚姻产生实质性破坏。除此之外,还要精准认定行为危害性,从严惩处破坏军人婚姻稳定、伤害军人情感的行为,并做好“事理、情理、法理”三位一体的释法说理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是办理破坏军婚案件,应当积极作为,彰显拥军护军的检察担当。现役军人为了保家卫国,远离家庭,艰苦奋斗。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使命的特殊性,决定其婚姻家庭关系不同于普通家庭。检察机关在办理破坏军婚案件过程中,应当主动靠前引导取证,夯实证据基础;深入实地走访调查,主动了解被害军人实际困难,以心理疏导、定期回访等多元化帮扶措施解忧纾困;加强与部队沟通协作,共同做好被害军人思想工作,帮助军人安心服役。
案例九:韩某破坏军婚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韩某,男,个体人员。
被害人赵某于2005年入伍,2022年4月退役。2015年1月,被害人赵某与施某结婚。2020年8月,被告人韩某在已婚状态下与施某交往,二人多次在宾馆开房并发生性关系。2021年5月,被害人赵某得知上述情况,约见被告人韩某并发生肢体冲突。后赵某所属部队指派人员两次告知韩某破坏军婚后果,但韩某未听劝阻。同年9月23日施某离家出走。次日,韩某与施某在某市租房同居,二人商定拖延至赵某退役再提离婚,进而逃避法律责任。2022年4月至7月,在赵某转业待安置期间,韩某与妻子离婚,并与施某继续保持同居关系,致使施某在2022年11月堕胎一次。
2023年4月7日,检察机关以破坏军婚罪对韩某提起公诉。同年6月7日,法院以韩某犯破坏军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韩某不服,提出上诉。同年7月3日,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检察履职情况】
(一)提前介入
2021年9月21日赵某报警后,本案因证据问题一直处于在办状态。2022年1月19日,公安机关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将本案反馈至派驻检察官,并同步发出提前介入侦查邀请函。同日,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案件,听取公安机关案情通报,并以固定韩某与施某共同生活痕迹为主要侦查方向,制发了引导侦查取证提纲,重点调取韩某与施某入住酒店信息、租房信息、聊天记录及转账等关键证据。公安机关据此固定涉案通话记录200余条、位置信息1014条、视听软件信息1511条、微信信息8730条、交易记录1554条,为指控犯罪打下坚实基础。
(二)审查起诉
因本案影响较大,办案单位向上级检察院汇报。两级检察机关一致认为,韩某与施某虽不对外宣称为夫妻,但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生活,在经济上、生活上有着密切联系,韩某行为应当认定为破坏军婚罪中的“同居”。韩某在明知施某系现役军人配偶的情况下,仍与施某多次发生性关系并长时间同居,已经构成犯罪,且韩某罔顾法律威严、不听劝阻,犯罪情节恶劣。检察机关依法听取了被害人赵某和部队法律顾问意见,以破坏军婚罪对韩某提起公诉。
(三)军地协作
为进一步了解本案对赵某服役产生的实际影响,经赵某所属部队同意,检察官主动到连队走访,了解到赵某将于2022年4月退役。为确保赵某从部队向地方平稳过渡,检察机关与部队共同对赵某进行思想疏导,为赵某全面分析后续可能发生的涉诉问题。在赵某退役后,检察机关与赵某所属部队官兵座谈,为赵某所属部队官兵进行法律宣讲,并通过与公安机关、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座谈,完善涉军刑事案件快速反应机制,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典型意义】
一是高度认识惩治破坏军婚犯罪的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维护军人合法权益。现役军人是保家卫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他们枕戈待旦,时刻为国泰民安负重前行。军婚遭到破坏,会极大动摇现役军人服役状态,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和安全稳定。以司法手段稳“小家”为“大家”,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检察机关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办理该类案件,检察机关应当主动担当作为,开展心理纾解和法律宣讲工作,帮助涉案军人摆脱案件影响,营造拥军优属、尊崇军人的良好氛围。
二是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功能作用,凝聚共识、同向发力。本案中,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确定案件侦查方向和侦查重点,为公安机关侦办案件提供了有力支持。两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为解决案件久拖不决、全面固定犯罪证据提供了制度保障,共同做优刑事“大控方”,共同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