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条主线(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一个目标(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总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3.“两个共同”(民族工作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两个结合”: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5.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一周两月”:每年五月份为民族政策宣传月,五月份最后一周为民族法治宣传周;每年九月份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
6.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三个事关”重要性: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7.“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8.促进各民族“三交”:交往、交流、交融;
9.增强各族群众“三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增强各族群众“三个意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1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化”要求: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12.法治理民族事务“三个不能简单归结”: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般性社会事务简单归结为民族工作;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的民事刑事问题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不能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矛盾纠纷简单归结为民族矛盾;
13.中华民族共同体“四个与共”理念: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1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必然要求”: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15.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16.对民族地区干部的“四个特别”要求: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
17.中华民族历史观“四个共同”: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18.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四个重在”理念: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
19.“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0.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21.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五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22.民族团结“六个相互”: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23.“八字”关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4.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苏木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
25.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九个坚持”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26.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十二个必须”思想:
①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
②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③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④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⑤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⑥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
⑦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⑧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⑨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⑩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